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疫情反复,中国经济如何顶住压力?
——访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8%,开局总体平稳。但随着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预期转弱局面能否扭转?宏观政策将如何发力?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采访,对此进行权威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中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挑战增多,经济运行一波三折。您如何评价今年一季度平稳开局?如何看待近两个月经济表现出的下行压力?
盛来运: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确实发生很多超预期变化,其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以及众多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平稳开局。
从四大宏观指标来看,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进出口平衡有余,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2万亿美元左右,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放眼全球,中国一季度成绩单也是相当好的。4.8%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而物价涨幅处在较低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情况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实现平稳开局,非常不容易。
3月份受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数持续转弱,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的“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势”。从短期看,部分指标回落较多,主要是疫情外部冲击结果。但从大局看,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3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8%,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3%,经济新动能仍在较快成长。这说明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质量发展方向未变,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对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迟瀚宇 摄
中新社记者:近期国内疫情反复,特别是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等区域。如何评估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盛来运:从3月份全国和部分地区一些指标数据看,本轮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从全国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由增转降,同比分别下降3.5%、0.9%;生产物流受阻,全社会货运量下降2.2%,快递业务量下降3.1%;就业压力加大,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3月份,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9%、36.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8.2%、69.9%。
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这些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拐点。从5月份情况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发用电量等一些先行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
从全年看,尽管可能还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较多。
从供给支撑看,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从需求支撑看,中国有14.1亿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国内市场,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后,消费升级呈加快趋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2021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9.1%。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从政策支撑看,中国政府赤字率低、债务总体可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多,当前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
中新社记者:不久前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创下2020年3月以来新低,市场主体预期进一步转弱。怎样扭转这一局面?
盛来运:市场预期走弱是内外因素交织叠加、长短期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归根结底源于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企业对投资前景看不准。
从外部因素看,世界经济转向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高成本、低增长为特征的类“滞胀”高风险模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非传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事件多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运行和资本流动造成较大外溢影响。这些长期问题和短期冲击相叠加,增加了全社会的不安全感,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明显冲击。
从内部因素看,中国经济转型阵痛仍在延续,新旧动能处于转换接续之中,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行业传统模式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加之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生产连续性、稳定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中下游行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增加。
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见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稳预期要多管齐下、长短结合、对症下药、久久为功,特别是要“固根本、稳政策、纾困难、激活力”。
“固根本”就是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果经济持续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市场预期就很难好转,因此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稳政策”就是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保持定力,凡是看得准的、有益于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都要牢牢坚持,向市场传递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这有助于市场主体早谋划、早决策、早行动。
“纾困难”就是要加大针对困难市场主体、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早出台、早实施一揽子纾困举措,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激活力”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用确定性的改革举措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中新社记者: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请问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盛来运:我讲三点看法。
第一,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国家统计局利用近十年数据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测算结果显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3;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态势也越好,反之亦然。
第二,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发展困难明显增多。近两年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企业生产和销售秩序受到冲击,市场需求难以充分释放。在生产端和需求端双向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更大。4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5.6%,连续1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
第三,必须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更大力气维护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我们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细化实化已出台的退税减税降费、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等已有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达实体经济。
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对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迟瀚宇 摄
中新社记者:下一步中国宏观政策应如何发力?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市场主体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盛来运: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多措并举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经济增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从历史经验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短期经济困难最管用的快招。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分广阔空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不足美国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发展设施领域更是大有可为。
三是切实稳住市场主体。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今年助企纾困的“重头戏”,近期国家统计局对此组织开展了企业快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获得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认为政策对企业现金流有改善,九成以上企业对留抵退税政策基本满意或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政策对企业现金流有改善。可见,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确实起到了“放水养鱼”的积极作用。企业欢迎这样的政策。
四是大力稳就业保民生。受疫情冲击影响,阶段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有所增多,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上升,对此要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救助,尽量减轻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五是着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保供稳价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高度关注、全力做好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工作。(完)
英奈特(云南)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05001148号 | 公安备案:53010303402104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090055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人民东路380号香博商厦1栋4楼405室 座机:0871-63391719 法律顾问:云南永天律师事务所[杨如栋]律师